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今天,黨建文化宣傳也迎來了全新的表現形式。數字黨建展廳以其交互性強、信息量大、體驗感佳的特點,成為展示黨建成果、傳承紅色基因、激發奮進力量的重要陣地。然而,如何讓冰冷的數字技術承載起溫暖而有力量的黨建故事,避免流于形式或變成簡單的信息堆砌,關鍵在于運用高級的故事敘事技巧。以下是數字黨建展廳設計中,實現黨建文化可視化與深度敘事的五個高級技巧:
一:構建“時間軸”與“空間網”交織的敘事脈絡
高級之處:跳出單純的時間線性敘事或空間分區陳列,將歷史發展的時間軸與事件發生的空間、人物活動的地點、精神傳承的脈絡等“空間網”相結合。
實踐應用:在數字展廳中,可以設計一個可交互的“時空地圖”。例如,展示黨的百年奮斗史時,不僅按時間順序呈現重大事件,更將這些事件“錨定”在發生地的地理位置上。用戶可以通過地圖瀏覽,了解同一時期不同地域的斗爭與建設;也可以聚焦某一重要地點,通過時間軸了解該地不同歷史階段的紅色印記。這種交織敘事,使宏大歷史變得具體可感,空間與時間的維度共同構建起立體的故事場。
二:運用“人物弧光”與“群像輝映”塑造鮮活形象
高級之處:避免將英雄模范符號化、標簽化。通過聚焦人物的成長歷程、內心世界、關鍵抉擇,展現其從平凡到不凡的“人物弧光”;同時,通過群像的集合,展現特定歷史時期或特定領域的集體奮斗與精神風貌。
實踐應用:利用數字技術,如虛擬形象、動態圖文、語音講述等,深入刻畫典型人物的生平故事。不僅展示其功績,更要揭示其面臨的困境、內心的掙扎與成長的動力。例如,通過一段模擬人物內心獨白的音頻,或一段展現其工作、生活環境的360°全景視頻,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。同時,在展示某一戰役、某一建設成就時,運用數據可視化或動態圖表,呈現參與者的規模、構成,形成“群像輝映”的效果,強調集體力量的偉大。
三:營造“沉浸式”與“情感化”的交互體驗
高級之處:將敘事融入用戶的感官體驗和情感共鳴中,讓用戶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,在互動中深化對黨建文化的理解與認同。
實踐應用:設計富有創意的交互環節。例如,通過VR/AR技術,讓用戶“穿越”回歷史現場,親身體驗重大歷史時刻的氛圍;設置“紅色足跡”互動裝置,用戶選擇不同路線,了解沿途的紅色故事;開發“精神傳承”互動游戲,用戶通過完成任務,學習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。這些設計旨在調動用戶的視覺、聽覺甚至觸覺,并在互動過程中激發其自豪感、使命感和奮斗熱情,實現情感上的深度連接。
四:善用“數據可視化”與“隱喻敘事”增強表現力
高級之處:將抽象的黨建理論、復雜的成就數據,通過直觀、生動的可視化圖表呈現;同時,運用象征、隱喻等修辭手法,使敘事更具藝術性和感染力。
實踐應用:用動態圖表展示黨領導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,如GDP增長曲線、脫貧攻堅數據對比、科技突破里程碑等,讓“成就”看得見、摸得著。運用隱喻敘事,例如,將黨的組織體系比作“根系發達的大樹”,形象展示其廣泛覆蓋和強大生命力;將改革開放的進程比作“航船破浪前行”,生動詮釋其方向與力量。這種將理性數據與感性表達相結合的方式,能夠有效提升敘事的深度和吸引力。
五:實現“分層敘事”與“個性化探索”滿足多元需求
高級之處:認識到觀眾群體的多樣性,提供不同層次、不同側重點的敘事內容,并允許用戶根據自身興趣進行個性化探索。
實踐應用:數字展廳可以設計基礎層、拓展層、深度研究層等多級信息架構。基礎層提供核心黨史脈絡和關鍵知識點;拓展層提供更豐富的背景資料、人物故事、影像資料;深度研究層則鏈接相關學術資源、檔案文獻等。同時,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,根據用戶的瀏覽行為和興趣點,智能推薦相關內容,甚至允許用戶自定義自己的“紅色學習路徑”。這種靈活、個性化的敘事方式,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年齡、不同背景、不同需求的觀眾。
黨建文化可視化,并非簡單地將文字、圖片、視頻數字化,而是要借助數字技術的優勢,以更智慧、更藝術、更具人情味的方式,講好黨的故事,傳承紅色基因。通過運用以上五個高級敘事技巧,數字展廳能夠超越傳統展陳的局限,構建起一個既有宏大敘事、又有微觀視角,既有歷史深度、又有時代氣息,既有知識傳播、又有情感共鳴的立體化黨建文化傳播空間,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愛黨愛國熱情,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。
聚橋文創,專注文化科技場館建設!
做展館,找聚橋!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