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時代背景下,黨群服務中心不僅是黨組織開展工作的陣地,更是傳播紅色文化、凝聚群眾力量的重要平臺。如何讓黨建展廳突破傳統“圖文展板+講解”的單一模式,以更生動、更貼近的方式傳遞黨的精神?沉浸式體驗設計成為關鍵。通過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,以下五種創新手法正為黨建展廳注入全新活力,讓歷史“活起來”、讓精神“動起來”。
一、虛擬現實(VR):穿越時空,身臨其境
虛擬現實技術讓參觀者打破時空界限,置身于歷史場景中。例如,通過佩戴VR設備,觀眾可以“走進”南湖紅船的甲板,感受建黨初期的澎湃激情;或“親歷”長征途中雪山草地的壯烈征程,體會革命先輩的堅韌與信仰。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讓歷史故事更鮮活,也通過“第一視角”的代入感,激發參觀者的共鳴與思考。
二、全息投影:讓英雄與理論“現身說法”
全息投影技術讓靜態的展板“動”起來。通過3D立體影像,革命英雄的形象仿佛從歷史中走出,在展廳中與觀眾“對話”;黨的重要理論成果以動態形式呈現,如毛澤東思想、鄧小平理論等,通過光影變化直觀展示其發展脈絡。這種技術不僅增強了視覺沖擊力,也讓理論學習更具畫面感和記憶點。
三、互動裝置:從“旁觀者”到“參與者”
傳統的展廳設計中,觀眾往往只是被動瀏覽信息。而互動裝置的加入,讓參觀者成為體驗的“主角”。例如,設置“黨員宣誓互動區”,參觀者可通過觸摸屏選擇誓詞內容,模擬宣誓場景;或在“黨史知識問答區”,通過手勢操作參與答題挑戰,實時反饋學習成果。此外,體感設備還能讓觀眾“參與”歷史事件,如“運送物資”“突破封鎖線”等任務,深化對革命精神的理解。
四、場景還原:打造“歷史現場”氛圍
沉浸式體驗的核心在于“場景化”。通過精心設計的布景和細節還原,展廳可營造出特定歷史時期的真實氛圍。例如,還原“中共一大”會場的桌椅、燈光和服飾,讓觀眾仿佛置身1921年的上海石庫門;或搭建“改革開放初期”的街景模型,展現時代變遷的縮影。這種“場景化敘事”不僅提升了參觀的代入感,也讓黨的發展歷程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。
五、多感官聯動:調動“五感”激發情感共鳴
沉浸式體驗不僅是視覺的盛宴,更是多感官的綜合刺激。例如:
聽覺:播放革命歌曲、歷史錄音或AI模擬的“歷史聲音”,如沖鋒號角、開國大典的禮炮聲;
觸覺:設置仿真的歷史物件展區,如粗糙的紅軍草鞋、斑駁的舊書信,讓觀眾親手觸摸“歷史的溫度”;
嗅覺:在特定場景中釋放氣味,如“長征路上”的泥土氣息或“新時代”的清新花草香,喚起情感記憶。
通過多感官的聯動,黨建展廳能更深刻地觸動參觀者的心靈,讓精神傳承更具感染力。
黨群服務中心黨建展廳的設計,正從“靜態展示”邁向“動態體驗”。通過虛擬現實、全息投影、互動裝置、場景還原和多感官聯動等創新手法,黨建教育不再局限于書本和課堂,而是成為一場可觸摸、可參與、可感悟的沉浸式旅程。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參觀者的體驗感,也讓紅色文化真正融入日常生活,成為凝聚人心、傳承精神的力量源泉。
聚橋文創,專注文化科技場館建設!
做展館,找聚橋!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