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國企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,黨建活動室已從傳統的 "黨員之家" 升維為企業精神的具象載體。本文以航天科技集團某研究院黨建活動室設計為例,系統闡述如何通過空間敘事將企業特色基因與黨建品牌深度融合,構建可觸摸、可感知、可傳承的紅色文化矩陣。
一、設計理念革新:從物理空間到精神圖騰
該研究院將 "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攻關、特別能奉獻" 的載人航天精神作為設計原點,打破傳統黨建活動室的嚴肅說教感。通過解構企業 60 年發展歷程中的重大節點,提煉出 "飛天軌跡"" 星辰大海 ""硬核科技" 三大核心意象,形成 "歷史脈絡 + 科技基因 + 精神圖譜" 的三維敘事框架。
二、空間敘事策略:四維沉浸式體驗設計
時間維度:以 "時光隧道" 貫穿整個空間,兩側墻面采用漸變式 LED 屏,動態展示從 "兩彈一星" 到載人航天的關鍵里程碑。地面嵌入發光軌道,引導參觀者沿著企業發展脈絡前行。
科技維度:在核心展示區設置全息投影沙盤,立體呈現企業參與的重大航天工程。墻面嵌入互動觸控屏,可查詢各型號產品背后的黨員攻關故事,實現 "產品即黨課" 的沉浸式教育。
情感維度:特別設置 "航天家書" 互動墻,通過 AR 技術讓參觀者觸摸感應歷史信件,聆聽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音頻寄語。頂面采用星空穹頂設計,配合可調節的星空投影,營造 "手可摘星辰" 的精神意境。
未來維度:在出口處設置 "太空留言艙",利用語音識別和 AI 生成技術,為每位參觀者定制專屬航天精神書簽,形成可帶走的紅色記憶。
三、特色元素植入:讓工業美學對話紅色基因
材料語言:大量使用航天級鋁合金、碳纖維等企業自主研發材料,墻面肌理模仿火箭整流罩表面,地面采用航天器發射臺同款防滑鋼格柵。
色彩系統:以企業標準色 "深空藍" 為主色調,搭配 "東方紅" 紅和 "航天白",通過色彩漸變實現空間情緒引導。
符號轉譯:將長征系列火箭的 "箭體編號"" 發射時間 "等技術參數轉化為藝術裝置,在休息區設置" 航天零件墻 ",用真實退役部件講述科技報國故事。
四、長效運營機制:構建可持續傳播生態
該活動室采用 "1+N" 運營模式:以實體空間為核心,延伸出 "云端黨建館" 數字平臺、"航天精神" 流動展覽車、"紅色工程師" 微黨課矩陣等傳播載體。特別開發黨建 VR 應用,通過虛擬場景還原重大工程攻關現場,實現跨地域、跨時空的紅色教育覆蓋。
當冰冷的工業材料遇見滾燙的紅色基因,當尖端科技手段邂逅厚重的歷史沉淀,國企黨建活動室正在成為企業精神的 "活字印刷術"。這種將黨建品牌可視化、場景化、體驗化的創新實踐,不僅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新范式,更在代際傳承中筑牢了國有企業的 "根" 與 "魂"。未來,隨著元宇宙、腦機接口等技術的迭代,黨建空間的敘事邊界將持續拓展,為紅色基因傳承注入無限可能。
聚橋文創,只做有文化內涵的設計!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