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工廠的宏偉藍圖中,我們往往聚焦于先進的生產線、高效的物流布局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統。然而,有一個看似“不起眼”卻至關重要的環節,常常被忽視或簡化處理——那就是廠區環境導視系統。一個優秀的導視系統,是新工廠的“第一印象官”,是高效運營的“隱形管家”,更是安全文化的“無聲宣傳員”。反之,一個規劃混亂、設計不當的導視系統,則可能成為未來運營中持續存在的“痛點”和“雷區”。
一、 規劃階段:謀定而后動,避免先天不足
規劃是導視系統的靈魂,如果在規劃階段出現偏差,后續的設計和施工將事倍功半。
避坑指南 1:脫離整體戰略,孤立設計
坑點描述:導視系統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工程項目,與工廠的整體品牌戰略、企業文化、空間布局、物流動線、安全規范等脫節。導致導視風格與工廠氣質不符,信息傳遞效率低下。
正確做法:
戰略對齊:明確導視系統需要傳遞的品牌形象(如科技感、嚴謹性、人文關懷等),并將其融入設計語言中。
空間融合:導視規劃必須基于最終確認的工廠總平面圖、建筑布局圖、人車流動線圖、消防疏散路線圖等核心圖紙。它不是畫在圖上的線,而是要服務于真實的空間流動。
避坑指南 2:用戶需求模糊,信息層級混亂
坑點描述:沒有清晰定義導視系統的核心用戶群體(如新員工、訪客、司機、維修人員、管理人員等),導致信息呈現“一鍋粥”,重要信息被淹沒,次要信息過度冗余。
正確做法:
用戶畫像:針對不同用戶群體,分析他們的核心需求。例如,訪客需要清晰的引導和標識;員工需要快速找到工位、車間和功能區;貨車司機需要明確的物流路線和限高標識。
信息分層:建立清晰的信息層級。通常分為:
一級導視(區域級):位于廠區入口、主干道交叉口,用于標識主要功能分區(如生產區、倉儲區、辦公區、生活區)。
二級導視(樓棟級):位于各建筑入口,用于標識樓棟號、樓層索引。
三級導視(功能級):位于車間、辦公室、會議室等具體空間入口,用于標識房間號、功能。
四級導視(提示級):用于安全警示、方向指引、禁止行為等。
避坑指南 3:忽視法規標準,埋下安全隱患
坑點描述:對國家及地方的消防安全、環境保護、無障礙設計等相關法規標準不了解或不重視,導致導視系統不符合強制性規定,驗收不通過,甚至引發安全事故。
正確做法:
法規先行:在設計前,務必收集并研讀《消防安全標志》(GB 13495)、《圖形標志 用途及導向原則》(GB/T 10001)等相關國家標準。
安全優先:將安全警示標識(如禁止煙火、當心觸電、緊急出口、疏散路線圖)作為最高優先級,確保其位置、顏色、符號、照明均符合規范,清晰醒目,無遮擋。
二、 設計階段:以人為本,體驗至上
設計是將規劃藍圖轉化為視覺實物的過程,考驗的是細節的打磨和人性化的考量。
避坑指南 4:形式大于功能,華而不實
坑點描述:過度追求設計感和藝術性,使用了難以識別的字體、復雜的圖形或反光材料,導致在特定光線(如夜間、霧天)或緊急情況下,信息無法被快速、準確地識別。
正確做法:
可讀性第一:選擇簡潔、易認的無襯線字體,字號大小根據觀看距離科學計算。色彩搭配需有足夠對比度,確保遠距離可辨。
材質耐用:根據工廠環境(如室內外、溫濕度、腐蝕性)選擇耐用、易清潔、抗老化的材質(如鍍鋅板、不銹鋼、亞克力、PVC等)。避免使用易褪色、易損壞的材料。
因地制宜:室外標識需考慮抗風、防曬、耐候性;車間內需考慮防油污、防碰撞;潔凈區需考慮防塵、易消毒。
避坑指南 5:缺乏系統性,風格不統一
坑點描述:不同區域、不同批次的導視標識由不同人員或公司設計,導致字體、顏色、圖形、版式五花八門,缺乏整體性和專業性,顯得雜亂無章。
正確做法:
建立VI規范:制定一套完整的導視系統視覺識別(VI)規范,明確標準色、標準字體、標準圖形、版式布局、材質工藝等,確保全廠區風格統一。
系統化設計:從宏觀的區域劃分到微觀的桌牌、門牌,都應遵循統一的系統邏輯和設計語言。
避坑指南 6:忽視無障礙設計,體現人文關懷不足
坑點描述:導視系統未考慮殘障人士(如視障人士、輪椅使用者)的需求,如盲文缺失、盲道中斷、標識高度不適等。
正確做法:
融入無障礙元素:在關鍵位置設置帶有盲文和凸起圖形的標識;確保所有標識的底部邊緣距離地面有一定高度,方便輪椅使用者查看;導視系統應與廠區無障礙設施(如盲道、坡道)無縫銜接。
三、 實施與維護階段:細節決定成敗
再好的設計,如果施工粗糙或維護缺失,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。
避坑指南 7:施工工藝粗糙,安裝不規范
坑點描述:安裝不平整、縫隙過大、焊接點外露、固定不牢固等問題,嚴重影響導視系統的美觀度和安全性。
正確做法:
選擇專業團隊:聘請有經驗、有信譽的標識制作和安裝公司。
嚴格過程監督: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督,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符合設計圖紙和工藝要求。
避坑指南 8:缺乏維護更新機制,信息“過期失效”
坑點描述:工廠布局調整、部門搬遷后,舊的導視標識未能及時更換或移除,導致“錯誤地圖”、“錯誤門牌”隨處可見,不僅影響運營效率,更損害工廠的專業形象。
正確做法:
建立責任機制:明確導視系統的維護責任部門(如行政部、EHS部)。
定期巡檢與更新:制定定期巡檢制度,發現損壞、過時信息立即處理。將導視系統的更新納入工廠日常管理和變更流程中,做到“動則必改,改則必對”。
新工廠的導視系統,絕非簡單的“指路牌”,它是企業運營效率的倍增器,是安全文化的守護神,更是品牌形象的直觀體現。籌建團隊必須摒棄“重硬輕軟”的傳統觀念,從項目啟動之初就將導視系統提升到戰略高度,通過科學的規劃、人性化的設計和精細化的實施,精心打造一個既美觀實用,又安全高效的“無聲向導”。
聚橋文創,幫助客戶提升文化與品牌價值!
企業文化建設一站式服務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