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時代基層治理中,街道社區黨員活動室不僅是黨組織凝聚力量的核心陣地,更是連接黨與群眾的橋梁。如何通過科學設計,讓這一空間真正成為服務群眾的“暖心港灣”?以下從功能定位、空間布局與細節設計三個維度,探索黨員活動室設計的實踐路徑。
一、功能定位:從“單一場所”到“多功能樞紐”
黨員活動室的設計需突破傳統思維,從“學習教育”拓展為“綜合服務”。它不僅是黨員學習政策、開展組織生活的重要場所,更應成為居民參與社區事務、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。通過合理規劃功能區域,可實現以下目標:
學習交流區:配備多媒體設備、圖書資料和舒適座椅,滿足黨員集中學習、互動研討的需求。
議事協商區:設置圓桌會議區,便于居民代表與黨員共同討論社區治理難題,推動“民情收集—反饋—解決”的閉環管理。
便民服務區:引入政務咨詢、政策宣講等功能,將活動室打造為居民獲取服務的“一站式窗口”。
文化展示區:通過榮譽墻、黨建成果展示等,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。
二、空間布局:以“人”為核心,構建開放包容的環境
黨員活動室的空間設計需兼顧莊重性與親和力,避免過于嚴肅或形式化。以下設計要點值得關注:
視覺焦點突出:黨旗、入黨誓詞等核心元素應置于顯眼位置,營造莊重氛圍;標語口號(如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)需簡潔醒目,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