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基層黨建工作中,社區黨建服務中心不僅是黨組織聯系群眾的紐帶,更是傳播紅色文化、凝聚社區共識的重要陣地。如何將黨建服務中心打造成 “群眾愿意來、來了有收獲、走后能記住” 的紅色地標?作為專注黨建展廳設計的團隊,我們認為,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的設計需立足 “親民化、生活化、特色化” 原則,通過空間創新、功能融合與文化賦能,讓紅色基因真正融入社區生活,成為居民心中的精神家園。
一、親民化設計:讓紅色空間 “接地氣”
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的服務對象是廣大居民,設計需打破傳統黨建空間的嚴肅感,以親民化的語言傳遞紅色精神。
融入社區文化肌理:結合社區的建筑風格、歷史脈絡或居民生活特色,將紅色元素自然融入空間。例如,在老舊社區,可保留青磚灰瓦的建筑特色,搭配紅色文化墻;在新建社區,可采用現代簡約設計,通過藝術裝置展現黨建主題。這種 “因地制宜” 的設計能讓居民感受到親切感,增強對黨建空間的認同感。
打造開放式共享空間:打破封閉的空間布局,將黨建服務中心設計為 “半開放式” 場所。例如,設置露天黨建廣場、共享閱讀區、便民服務角,讓居民在休閑、交流中自然接觸紅色文化。某社區將黨建服務中心與社區公園結合,通過紅色步道、主題雕塑,使黨建宣傳融入居民日常散步、鍛煉的場景。
色彩與材質的溫暖表達:在主色調選擇上,避免單一的 “鮮紅”,轉而采用柔和的暖色調(如米紅、琥珀金),搭配木質、布藝等溫馨材質,營造輕松舒適的氛圍。例如,用暖紅色藝術漆墻面搭配原木色展柜,既保留黨建的莊重感,又增添家的溫馨。
二、功能化布局:構建 “一站式” 服務平臺
社區黨建服務中心需兼顧黨建教育、居民服務、文化活動等多重功能,通過科學的空間布局提升實用性。
模塊化功能分區:
黨建展示區:通過圖文展板、多媒體設備展示黨的歷史、社區黨建成果,以及居民身邊的黨員故事。